《镇江关工》2018年第11期(总第296期)

2019-05-31 10:13:40 点击数:7710

 

 

 

 1234.png

 

 

11期(总第296

 

镇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印     20181026




 

镇江市关工委第10期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研训班专辑

 

 

镇江市关工委第10期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研训班在丹徒举办

镇江市文明办副主任凌继堂在第10期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研训班上的致辞

镇江市关工委副主任曹宏明在第10期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研训班上的工作报告

镇江市关工委主任唐成海在第10期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研训班上的讲话

建立校站结合机制  提升校外辅导质量

丹徒区关工委

资源整合稳固阵地  活动衔接丰富内涵

丹阳市关工委

立足“校站结合”之路  打造辅导站内涵建设新优势

句容市关工委

发挥优势  强化措施  推进校站结合  努力提升辅导站活动质

京口区关工委

坚持校站结合  提升办站质效

扬中市三茅街道关工委

校站结合搭平台  爱心辅教结硕果

润州区迎江路中心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

校站共建  形成合力  高质量打造校外教育辅导总站

镇江新区大路镇校外教育辅导总站

 

镇江市关工委第10期校外教育辅导站

工作研训班在丹徒举办

 

1023日至24日,镇江市关工委、镇江市文明办联合在丹徒区风景城邦大酒店举办第10期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研训班。这次研训班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传达贯彻省关工委召开的辅导站工作培训会议精神,推动我市辅导站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提高整体建设水平。参加研训班的有各辖市、区关工委和市教育局关工委分管领导,各镇、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及交流经验的代表共80余人。

23日上午,研训班开班,镇江市老干部局副局长兼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胡继锡主持并传达了省关工委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培训班会议精神。市文明办副主任凌继堂在研训班上致辞(全文另发),市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曹宏明作工作报告(全文另发),丹阳市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杨楠作了题为“站结合,共建联办,提升水平”的辅导报告。23日下午,研训班成员参观了镇江市率先开办、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丹徒区上党镇其一村校外教育辅导站现场。

24日上午,市关工委第10期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研训班在分小组交流研讨的基础上,举行大组交流。各辖市、区关工委和辅导站代表分别发了言。发言交流结束后,市关工委主任唐成海讲了话。他提出了3点意见:一是要对办好校外辅导站充满信心;二是要努力使辅导站和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得更好,成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一个有机整体;三是紧紧依靠各地文明办,进一步拓宽结合、共建、联办的路子,使“校站结合”不断创新,把校外教育辅导站办得更好(全文另发)。

(镇江市关工委  吴明宝  常晓辉)

 

镇江市文明办副主任凌继堂在第10

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研训班上的致辞

 

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同志们:

今天,市关工委、市文明办在这里举办为期1天半的全市第10期校外辅导站研训班。首先,我谨代表市文明办对各位老领导和基层的同志参加这次研训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向全市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老领导、“五老”志愿者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9个坚持”,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等。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也有助于我们更有效、更深入的办好校外辅导站。我市校外辅导站开展“校站结合,共建联办”已经超过10年。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在我市辅导站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市辅导站工作的特色品牌。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学习和经验交流,必将进一步促进全市校外辅导站工作进一步发展,促进辅导站的规范化建设,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借此机会,我向各位老领导和同志们介绍一下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市以“八礼四仪”养成教育为主线,一是在全省创新推出“养正学堂”工作品牌,规范化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大类养正学堂,累计命名176所“学校养正学堂”,在城市社区试点了“八礼四仪”微讲堂,建成多个社区“童谣说唱站”,编制“八礼四仪”养成教育校本教材60余种,在文化馆、博物馆等99个“校馆衔接”阵地设立了“八礼四仪”实践基地,每年开展实践活动超过1500场;二是构建开放共享的互联传播矩阵,研发推广“一起成长吧”APP和微信小程序,将社会实践活动、“21天养正行动”、“小橘灯志愿者”活动等多个板块进行线上搭建,实现文明礼仪教育扁平化管理网络,上线“镇江少年”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文章50余篇,在《京江晚报》制作“养正学堂”专版100余期,在“智慧镇江”设立养正学堂APP端,粉丝数超40万,在电台“红领巾广播台”设置“优雅少年”板块等;三是以“知养正”三级递进模式实现“从优秀到优雅”,建成占地500亩的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基地,投资1100万元在全国率先打造“八礼四仪”体验馆,推出“八礼四仪”三维动画片,编印“八礼四仪”情境手册3000册,开展“我是小小啄木鸟”四大主题活动,引导全市10+小橘灯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等。

今年9月,中央文明办三局领导、省文明办领导专题到镇江调研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经验,对我们的工作表示高度认可。在省“童话里的世界”“童心里的诗篇”等系列品牌活动中,镇江市也频频取得优异成绩,参赛作品获奖率、一等奖比例均居全省前列。应该说,镇江市未成年人工作在省内是“有品牌、有位次、有经验”的。

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关工委所开展的工作和文明办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得越广泛深入,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做得更扎实。近年来全市各级关工委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所创造的工作成果,为我市顺利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建立和发展城乡社区校外辅导站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未成年人参加“七彩的夏日”、“缤纷的冬日”和“小桔灯志愿者”活动,为活跃未成年人的课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关工委老同志支持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创立“八礼四仪”微学堂,为全市城乡社区建立养正学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开阔了在基层城乡社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及传统文化教育的天地。校外辅导站建立的电子阅览室,探索了组织未成年利用网络开展课外教育的方式方法,更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了绿色上网的学习条件。你们不辞辛劳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是对我们文明办工作的支持,对此我们十分钦佩。文明办将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如既往地配合、支持关心下一代的工作,重视充分发挥老同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的重要作用,协助总结宣传相关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参与营造重视、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培养造就品德高尚、富有理想、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镇江人,谱写好“中国梦”的镇江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次研训班,市关工委和市文明办高度重视,市关工委领导事先和我们进行了商量谋划。研训班时间虽然不长,但内容丰富,是老同志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认真领会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学到好的做法和经验,合力把全市校外辅导站建设得更好,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预祝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镇江市关工委副主任曹宏明在第10

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研训班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老领导、同志们:

全市关工委第10期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研训班在市文明办的大力支持下,在各辖市、区关工委和广大“五老”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开班了。刚才,我们传达了省关工委召开的辅导站工作培训会议精神,市文明办凌主任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接下来我们还将进行专题辅导、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和座谈讨论,唐主任最后还要讲工作意见。下面,我先作个发言,讲一讲全市校外教育辅导站“校站结合”的形势、面临的新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要求,供大家参考。

一、过去几年的工作回顾

我市校外教育辅导站始建时间可追溯到1994年。自2007年省南通会议后,全市在原有的基础上用不到两年时间,实现了村、社区辅导站全覆盖,解决了建起来的问题。如何适应孩子们的需求、提高辅导站办站质量成为一道必解之题。办站实践中,我们找到了“校站结合”这条办站之路,并在“结合”的路径以及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相关文件和配套办法。特别是近几年各地加大“校站结合”的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校站结合”的理念成为共识。全市城乡校外教育辅导站相继成立后,辅导员队伍单一、活动难以正常组织的矛盾凸显。扬中首提与学校共建的理念并在八桥镇试点,我们予以肯定。2008年下半年,江苏大学等驻镇高校开展“百名教授老区行”活动,在商量活动项目过程中,我们觉得适当运用学校师生力量能够助推校外辅导站建设,于是促成江苏大学关工委与老区上党镇关工委共建其一村潘甲辅导站。2009111日,当我们将组织共建启动仪式的消息上报省关工委后,时任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王霞林正在开省人代会,得知消息立刻请假并冒着严寒前来参加启动仪式,他用8个字形容当时的心情:“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并在仪式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充分肯定镇江的探索,充分肯定“校地共建”模式(后来定名为“校站结合”)。为扩大“校地共建”范围和成果,当年39日我们在丹徒区召开校地共建校外教育辅导站现场推进会,明确驻镇江苏大学、江科大、镇江高专、江苏农林学院分别与丹徒、京口、丹阳、句容所属村级中心辅导站结对共建,并明确了共建方式、共建内容和共建要求。在市文明办、市关工委等10部门联发的镇关委〔201013号文件中,明确了动员更多的学校与当地关工委结对共建辅导站的要求。从此,“校站共建”模式在我市乃至全省推广开来,其中丹阳市推进力度大、成效好,对校外辅导站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20117月,省关工委转发了丹阳市《大力推行村校共建新模式,努力提升校外辅导站水平》的经验材料。同年11月,市委组织部、市关工委召开相关13个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专题研究结对共建措施。20138月,省教育厅、省关工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校站结合”,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水平的意见》,对涉及“校站结合”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市教育局、市关工委随即印发镇关委〔201333号文件跟进落实,“校站结合”正式列为辅导站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5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与关工委密切配合,各类校外教育辅导站主动与当地学校接洽,落实文件相关要求,“校站结合”搞得有声有色。据统计,全市辅导站“校站结合”普及率达90%以上,成为共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色品牌。

(二)“校站结合”机制日臻完善。为了确保“校站结合”顺畅运行,不搞花架子、一阵风,各地在体制、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一是建立共建机制,办站条件显著改善。驻镇高校、当地中小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结对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加强硬件建设,很多学校将暂时不用的校舍无偿提供给校外辅导站使用,桌椅、图书、电脑乃至音响等设备不断充实进相关辅导站,使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村辅导站比较快地实现了“六有”。丹徒高桥镇的部分村由于折迁,村集体用房暂无着落,当地学校挤让部分校舍给村里办辅导站,解决了燃眉之急。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办站能力显著提高。各地普遍建立了“校站结合”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辅导站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对策。句容市关工委与市教育局关工委每年定期召开两次会议,年初研究工作,年底总结表彰。扬中市每年5月召开一次各镇文教助理、各校校长、镇级关工委主任联席会议,部署年度“校站结合”工作的重点。有了学校力量的支持,各类辅导站办站的底气足了,人才有了,项目多了,为青少年服务的能力得到加强。三是建立共育机制,办站水平显著提升。各类辅导站根据实际情况主动与结对学校研究活动项目,结对学校派出能力强、有爱心、善组织的骨干教师配合辅导站工作,有的学校负责人亲自策划、组织辅导站活动。京口区、镇江新区结对辅导站坚持将假期共育作为重要内容,假前学校部署践行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并通报辅导站,假期中辅导站和进站老师一起组织活动,假期结束时学生带着辅导站评语进学校。这种组织方式不但提升了育人效果,而且提升了学生进站活动的参与率。丹徒区宝堰镇鲁西村校外辅导站有5名“五老”辅导员被宝堰实小聘为“党史教员”和“德育辅导员”。润州区“关塽爱心辅教”团队依托迎江社区辅导站实施爱心辅教中,经常进入崇实女中等中小学课堂听课,一方面了解教学新内容、新方法,另一方面与在职老师交流教学经验,不仅提升了辅教效果,同时还对年轻教师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三)“校站结合”形式丰富多样。普通意义上理解“校站结合”,通常是一个学校与一个辅导站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实践中,各地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许多新的形式。一是一校与多个辅导站结对。由于村镇合并和教育布局调整,原来的一村一校变为多村一校或一镇一校,多村辅导站结对共建任务自然落到了少数学校身上。各地根据资源不同,按照相对就近原则合理安排结对,使大多数村中心辅导站能与一所学校联系。二是多校与一个辅导站结对。有的辅导站由于区域优势、基础优势,吸引了多所学校与之结对,成为一大亮点。丹徒区其一村辅导站多年来保持与江苏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5所高校结对共建,不但使其一村辅导站各项活动红红火火,而且让其一村辅导站成了大学生们社会实践的一个理想基地。三是驻军与辅导站结对。人民军队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军队优良传统对于青少年意志品格的培育是一大政治资源。句容、丹阳、丹徒等驻军相对多一些的地方积极与军方联系,开展结对共建,得到驻军的大力支持。句容衣庄辅导站与部队一起组织的特色活动项目获省一等奖。除此之外,各地还探索了村站共建、站企共建、站与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共建等结对形式。

(四)“校站结合”成果鼓舞人心。校外辅导站的生命在于活动。思想引导、课业辅导、才艺指导、心理疏导是辅导站活动的四项主要内容。“校站结合”为高质量组织活动插上了翅膀,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辅导站五老辅导员与学校进站在职教师辅导员密切配合,针对中、小学生思想实际,围绕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效明显。二是青少年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老同志与在职教师一起共同策划“七彩的夏日”、“缤纷的冬日”,开办国学、戏曲、书法、绘画、剪纸、茶艺等特色班次,使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节假日活动有去处,玩得有乐趣,学得有收获。三是特色活动项目成绩斐然。项目化推进辅导站活动是一个创举。实践证明,项目化推进离不开“校站结合”。这几年,凡是项目化活动搞得好并在省获得奖项的辅导站都是依托“校站结合”结出的成果。句容发挥驻地院校和中小学的优势,项目化管理推进力度大,获得的奖项多,其中获得省特等奖2项,为我们镇江在全省争得了荣誉。

二、当前工作面临的几个问题

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校站结合”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还不平衡,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办这次研训班的目的就是分析形势、查找不足、寻求对策。从平时掌握的情况看,目前面临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结合”的思想性、针对性有待提高。

我们推进“校站结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首要的。在过去的实践中,娱乐性、才艺性关注得多一些,一起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路径研究得少一些。当前,信息社会条件下不同文化价值观相互交融,加之西方反华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争夺青少年思想阵地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歇。我们要在“校站结合”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校内、校外两个课堂,教师、“五老”两支队伍,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结合”的主动性、时代性有待提高。

“校站结合”的核心要义是通过联合学校的力量提升我们关工委校外辅导站的办站质量和水平,提高校外教育效果。因此,关工委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很重要。我们要从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主动联系共建学校和参与校外辅导的学校老师,共同奏响爱的奉献的美妙乐章。进入新时代,新事物、新理念层出不穷,教育手段不断出新。辅导站教育和活动也要紧跟时代节奏,办出新意、办出特色,这方面加强与学校的联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结合”的制度化、常态化有待提高。

“校站结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政策性、制度性安排。我们往往会在遇到重大活动、重要比赛时想到需要学校协助,需要在职老师帮忙,疏于年度的计划安排和常态化的互动。结合实际建立“结合”长效机制不仅重要,而且必要。我们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在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进一步完善“校站结合”工作机制,在建立健全、强化落实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三、巩固提升“校站结合”成效的几点意见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校外教育辅导站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联系政府、学校、家庭的桥梁和纽带,是关工委工作的平台和重要抓手。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切实加强辅导站内涵建设,扛起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责任。实践证明,校外教育辅导站要强内涵、提质量、上水平,“校站结合”是必由之路。关于新时代我市如何进一步搞好“校站结合”,唐主任将在研训小结时作出部署。我先讲三条具体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要进一步掌握“校站结合”的内涵要义。

“校站结合”,共同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这既遵循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规律,也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到底要在那些方面“合”呢?我觉得应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思想上要“合”。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先导,我们想到了一起才能干到一起。唯有把培育青少年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作为总目标,才能统一思想,从而脚踏实地干实事。围绕着这个总目标,辅导站教育与学校教育可以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通过“合”,有利于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使孩子离校不离教;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聚合和综合利用,增强辅导站的吸引力和育人效果;有利于学校开门办学,增强与社区和群众的联系。第二,力量上要“合”。拥有一支有信仰、有爱心、有技能、能组织、会教学的辅导员队伍是办好辅导站的基础。“五老”辅导员是基本力量,在职教师辅导员是骨干力量,两支力量各有优势,形成合力,各展所长,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辅导站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既要发挥老同志的四大优势,又要尊重在职教师的创新精神,营造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第三,机制上要“合”。“校站结合”要合得长久、合得有效,需要校站双方共同商量,设计一套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包括合作共建的领导机制,明确镇(街道)、村(社区)与共建学校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进行分工合作;合作共建的工作机制,辅导站要与学校定期沟通,掌握素质教育重点和学生思想特点,增强工作针对性,同时与学校一起共同筹划、设计、开展辅导站活动;活动资源的共享机制,学校场地、电教设备等在不影响学校教学前提下,可预约提供辅导站活动使用,辅导站也可成为学校社会活动基地,“五老”辅导员可根据需要参与学校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二要进一步摆正“校站结合”的工作站位。

在“校站结合”总体工作框架内,辅导站与结对学校应该谁占主动呢?我认为,我们辅导站应占主动。因为学校承担日常教学任务,配合开展校外教育,而辅导站的主要任务是校外教育。怎么主动呢?我想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要主动谋划。各个辅导站办站条件各异,接受辅导的孩子情况不同,需要结对的学校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需要哪方面的专业老师,我们辅导站最清楚。所以,辅导站要根据关工委工作任务和自身实际,主动谋划“校站结合”相关事宜,主动与学校沟通,形成切实可行的“结合”方案。第二,要主动联系。落实“结合”方案中的具体项目不能依赖学校,我们辅导站要主动联系学校、联系在职教师,及时把活动的方式、内容,动用的资源等与学校交流,以便学校适时调度力量、作出安排。第三,要主动组织。活动组织主要靠我们辅导站,包括场地、相关设备、交通、安全等事项,有些专项活动的具体过程可由在职教师组织,但辅导站要给予认真配合。第四,要主动反馈。学校派出在职教师参加校外辅导站建设是需要掌握情况的,我们辅导站要定期主动向学校反馈活动开展情况,反映教师在活动中所作的贡献,以此作为学校计算教师工作量和评比先进的依据之一,调动在职教师进站工作的积极性。

三要进一步创新“校站结合”的时代特色。

创新是一切工作向前推进的原动力。新时代、新要求需要我们在“校站结合”的进程中不断创新思路,寻求更大的发展。当前,我们的创新点在哪里呢?我想大致有这么几点:第一,创新“结合”模式。我们目前的“结合”基本是单向的,即动员学校在职教师参与辅导站建设。有没有双向的可能呢?去年以来,我市关爱青少年活动中心,也是市示范辅导站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辖区3个学校提供公益服务,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欢迎。这就提示我们,辅导站的资源也可为学校所用。如果我们走开了双向“结合”之路,就将真正实现学校和辅导站双赢。第二,创新“结合”方式。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我们的“结合”方式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拓展“结合”的时空。例如,可以运用微信群、QQ群,建立起辅导站与学校、“五老”辅导员与进站在职教师辅导员、辅导员与进站青少年的经常性联系,相互交流信息,掌握青少年思想动态,实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互助和教育。第三,创新“结合”宣传。及时宣传“校站结合”成果,推广经验、表彰先进非常重要。我们要在宣传方式和效果上多动脑筋,及时传播正能量。市关工委举办的《镇江关工》将适时开辟“校站结合”栏目,并将向省关工委举办的《薪火》、中国关工委举办的《中国火炬》推荐优秀稿件。已经建成网站的辖市区关工委应开设“校站结合”专栏,及时反映动态。要积极推动市、辖市区两级教育局、关工委联合表彰“校站结合”先进单位和优秀辅导员的机制,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促进“校站结合”行稳致远,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镇江市关工委主任唐成海在第10

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研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市第十次辅导站工作研训班即将结束,这次研训班的主要任务,就是认真传达学习全省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培训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抓住当前工作重点,将培训会议精神逐项落实到位,推动我市辅导站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宏明主任做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对如何贯彻好省会议精神明确了任务和要求,我完全赞成。下面,我根据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艳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继续巩固和扩大‘校站结合’成果”的要求,就此问题讲几点个人意见,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我市辅导站开展“校站结合,共建联办”已逾10年。10年来,这一举措在我市辅导站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建起来”阶段还是“强起来”、“优起来”阶段,都是我们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已成为我市辅导站工作的特色和品牌。这次研训班以此作为落实全省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培训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想通过10年回顾和总结,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秉持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研究探索,使之焕发新的活力,激发更强功能,使之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此,市关工委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专家组的杨楠同志给大家做了专题辅导,各地也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自己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丹徒区关工委的“常态化运作,实现共建的延续性;渗透式互补,体现共建的融合性;多样化发展,凸显共建的创新性;优质化提升,呈现共建的实效性”的经验以及实地参观考察的市关工委直接抓的第一个实行“校站结合,共建联办”的丹徒其一村辅导站的做法,很值得各地参考学习。这也是这次研训班放在丹徒举办的原因。我作为这项工作的亲力亲为者,借此机会和大家唠一下“家常”。

2007629日至71日省关工委召开了“南通会议”,曹鸿鸣主任在会上号召全省各地大力举办辅导站,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建设与管理。会后,我们在1994年以来不断探索的基础上,根据会议要求,迅速作出规划,布局开展试点、研究制定标准,并以“建起来”、“强起来”、“优起来”为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上下联动,各方配合,整体推进,掀起了以校外教育辅导站为中心的阵地建设新的热潮。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凡是得到学校支持,有在职教师参加活动的辅导站,不仅建站进程加快,而且活动正常,效果较好,家长认可,孩子喜欢。这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建好办好辅导站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办法。经过进一步观察和思考,逐步得出了一个清晰的结论:“校站结合将是建好办好辅导站的必由之路。”并于20081030日在我市丹徒区世业洲召开的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工作会议期间,就如何开展校站结合与相关同志进一步探讨,形成共识,在制定的镇关委〔200815号文件《关于一步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部署丹阳关工委作为试点先行一步。

在之后的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尤其是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站的难度更大。同时,辅导站建起来之后,如何办好而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我们果断采取“校站结合,共建联办”之策解决面临的这些困难和问题。2008年底,正值驻镇高校开展“百名教授老区行”活动筹备之际,由市关工委牵头搭桥,促成江苏大学作为服务老区人民的一项具体措施,与我们选择的试点单位——革命老区丹徒上党镇其一村的校外辅导站开展“结对共建”。江苏大学雪中送炭,支持了其一村辅导站彩电、桌椅、图书以及开展文娱活动有关资料,解决了他们建站中的燃眉之急,并定于200919日在其一村举行全市 “结对共建” 辅导站启动仪式。当我将此情况向省关工委当时分管常务副主任王霞林电话汇报后,王主任非常高兴,在电话里跟我说,他也正为辅导站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听到镇江的做法“如获至宝”,并要来镇江参加我们的启动仪式。9日上午,王主任与副秘书长朱楚英一行冒着隆冬严寒,赶到其一村参启动仪式,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推介全省。在07年探索和08年试点的基础上,于200939日,召开了“校站结合,共建联办”工作会议,将“校站结合,共建联办”作为促进辅导站建设提档升级的有效措施在全市推开,动员、组织全市各大、中、小学和规模企业开展“校(企)站共建联办”,并运用“联席会议”机制,组织机关部门与辅导站实现“共建、联办、共享”,至2010年,“校站结合,共建联办”成为我市辅导站建好办好并发挥好作用的主要形式,为解决“建难、办难、长期坚持更难”的难题,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此,2011619日至21日,全省辅导站工作培训班在镇江举办,620日上午,镇江市关工委在培训班上做了主旨性发言,下午赴丹阳现场考察,听取了丹阳市关工委的开展“校站结合”经验介绍,通过这次培训班,使我们的经验和做法推介到了全省。

10年后回过头来看,“校站结合,共建联办”的作用和效果究竟如何?宏明主任在报告中做了比较详细的总结,概括起来讲,在“建起来”阶段,破解了建站难题,加快了推进速度,促进了平衡发展;在“强起来”阶段,提高了硬件档次,优化了辅导员队伍,增强了辅教活力。这些都已被10年实践所证明,“校站结合”确实是一条“建好办好辅导站的必由之路”。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在新的起点上如何续写“校站结合”新篇章,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做一些深入的思考。

我首先思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即辅导站能否坚持办下去。这是建站初期曾有人担心的问题。现在从我市的实践看,不仅能坚持下来,而且越办越好,体现了坚强的生命力。这除了我们根据省关工委的部署和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办站措施外,主要是由辅导站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我曾说过辅导站“是新形势下社会(社区)教育的一种实现形式和途径,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的有效的桥梁和纽带,是关工委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它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今年910日,习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的9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更为办好辅导站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因此,首先我们要对办好辅导站充满信心,这是续写“校站结合,共建联办”新篇章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不会有好的下文。

我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怎样使“校站结合”在10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得更好。 宏明主任在工作报告中也讲到了这个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校站结合,共建联办”是“一体两面”,一面是学校,一面是辅导站,所谓“结合”, 就是指学校和辅导站之间密切联系、互相融合,犹如一个整体,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即立德树人而共同组织开展活动。但从过去实践和目前实际情况看,多以辅导站为一体的主要方面,即根据辅导站工作和活动实际需要主动向学校提出需求,尔后由学校派出相应在职老师以学校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或参加方案设计,或进行教习指导,或共同组织活动,或提供必要经费、资源支持等。根据辅导站所在地教育资源情况,在结合的类型上,有一站一校,有一站多校,有多站一校。这种情况在今后很长时间里仍然是主要的结合机制而必须坚持和发展。但我觉得只有一个积极性是不够的,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我们要探索采取新的机制,将学校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两个积极性。为此,各级关工委要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和支持,根据省教育厅与省关工委联合印发的苏关工委33号文件精神和市实施意见,以“党建带关建”,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以形成新的结合机制,使结合双方都能积极主动地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建联办,使辅导站和学校成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承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我考虑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使“校站结合”不断创新发展。这个问题我还在思考之中,没有多少成熟的意见,但有两点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商讨。一是既然“校站结合”是“一体两面”,调动了两个积极性便是“两面一体”,那么,根据立德育人总的目标和需要,学校教育可以“走出学校”渗入辅导站活动,辅导站活动也可以“走进学校”融入学校教育。这方面我市关爱青少年校外活动实验中心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如何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也是教育专家们当下研究的课题之一。二是既然以开展结合进行“共建、联办”已被实践证明是一条成功的经验,那么我们可以在“校站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企站结合,共建联办”,以及与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公益组织结合“共建联办”,因为这些部门、单位和组织都负有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的职责和义务。这也是这次全省辅导站工作培训会议上张主任明确提出的要求。对这个问题,我于 2009626日,在第一次辅导站研训班上做了专门的阐述和部署,我们要在这方面有一个较大的突破,特别是在那些学校资源较为匮乏的地方,可以“企站结合” 以及与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公益组织结合作为“校站结合”的补充,甚至可以此而代之成为结合的主要形式。关于这方面工作我要着重提出的是各地关工委要紧紧依靠各地文明办,在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将共建联办辅导站作为文明创建的一项内容,进一步拓宽结合、共建、联办的路子。在对青少年坚持全方位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实现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这既是关工委工作的创新,也是文明创建工作的创新,是一项双赢的举措。

同志们,“校站结合”原发于我市,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此做强做优,为全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建立校站结合机制  提升校外辅导质量

丹徒区关工委

 

丹徒区的校站结合发源于上党镇其一村。2009年,经过市关工委领导牵线搭桥和精心指导,我区上党镇其一村潘甲校外辅导站与江苏大学机械学院结对共建,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霞林和市关工委主任唐成海亲临结对仪式,校站结对的序幕就此拉开。其一村辅导站的实践,使我们尝到了甜头,深切体会到校站结合是提升校外辅导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推进全区的共建工作,近10年来,区关工委坚持不懈,久久为功,采取宣传发动、现场观摩、经验介绍、牵线搭桥、指导督促等方法,有效地加快了校站结合的步伐,大幅度地扩大了共建面。到2017年,全区88个村中心校外辅导站,实现校站结合的达90%,其中与高校结合的有30%,一站多校结合的有40%。近两年来,我们在全面推开的基础上,着力在完善、规范、提升共建活动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校站结合机制,切实提升校外辅导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常态化运作,实现校站结合的延续性

校站结合是一项长期合作才能见效的工程。结合不能停留在结合“仪式”上,不能停留在“协议”上,一定要把仪式上讲的、协议上写的落实到长年开展实实在在的活动中去,向常态化、延续性方向发展,携手同行,互利共赢。为达此目的,我们坚持做到“两个不放手”。一是紧抓“签约履约”不放手。在校站结合过程中,我区许多辅导站与学校签订了“共建协议”。我们反复要求辅导站要带头“履约”,主动作为,和学校多联系、多协调、多配合、多服务,确保活动顺利开展。辛丰镇中心村、上党镇其一村、谷阳镇金河村、世业镇世业村等辅导站都与江大、江科大、镇江高专等多所驻镇高校签约共建,高校每月都派大学生进站开展1-2次的辅导活动,寒暑假还开展时间较长、人数较多的集中活动,多年来从不间断,活动常态化。宝堰实验小学与宝堰镇多个辅导站签约,学校每周或隔周派教师进辅导站开展“导学活动”。辅导站每次按“约”如期联系,召集学生,准备场所,相互配合,保证了校站结合活动的延续性。二是抓住人脉资源不放手。实践中,我区许多校外辅导站紧紧抓住本地在职教师的优势资源,加强校站结合工作。辛丰镇中心村有5名本地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他们利用这些教师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加强校站沟通、联系,校站关系非常密切,活动配合默契,得心应手。辛丰中心校的郑理老师是中心村人,学校派他担任该村辅导站电子阅览室辅导员,每到双休日,他就早早地来到辅导站辅导学生网上阅览,遇有电脑故障,他都尽力排除。全区共有本地在职教师200多人,服务于我区60多个校外辅导站,发挥好这些人才资源的作用,有效地保证了校外辅导活动的常态化和延续性。

二、渗透式互补,体现校站结合的融合性

“五老”辅导员与在职教师和大学生都各有优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一是“校进站”发挥知识性、趣味性教育优势。在职教师和大学生进辅导站,凭借他们的年龄、知识、信息、创新等优势,为校外辅导活动丰富了内容,创新了形式,提升了品位,增强了活力。江大、江科大、镇江高专等高校的大学生,到我区30多个校外辅导站开展各种趣味语、数、外学业知识辅导;绘画、音乐、舞蹈、体育、手工、游戏等才艺辅导;天文地理、生物生态、航天航空等科普知识辅导,每年达300多次,参与活动的学生15000多人次。去年,江大教育学院的大学生,在辛丰镇举办了科普知识现场模拟操作活动,120多名孩子、20多名“五老”以及160多名村民观摩了现场,大家认真地听取大学生科技知识的讲解,孩子们轮流上去操纵航模、无人机、机器人,兴致勃勃,非常开心。活动结束后,孩子和村民都久久不愿离去。二是“‘五老’进校园”,发挥思想性、传统性教育优势。全区有150多名“五老”辅导员,被驻镇高校和中、小学校聘请为校外辅导员、道德教员等。高资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汤发富,被高资中心校聘为“德育客座教授”,同时被高资中学和石马小学聘请担任家长委员会主任,并将其照片和简历上墙。高桥镇有10多名“五老”辅导员被本地中、小学校聘请为“三史”教员、党史讲师、太极拳教练、古诗词辅导员等。还有抗日老战士、省劳模、市科技带头人、成功企业家等社会贤达,走进校园,作宣讲,讲故事,丰富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三是校、站的深度融合,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高桥镇有些村缺少活动阵地,他们与本地中小学校长年合作,借台唱戏,借力作为,利用节假日或课外活动时间,“五老”辅导员进入学校,和学校共同组织各种辅导活动。高资街道有四个集镇村,每逢节假日,高资中心小学将体育场、篮球场、乒乓室、图书室全天开放,提供给辅导站使用。闻捷纪念馆是由“五老”沈晓昆、姜哲个人出资搜集资料和修缮内部设施,学校和高资街道、丹徒区、镇江市关工委共建的,虽然在中心小学内,但对辅导站随时开放使用。与此同时,校外辅导站和“五老”也为学校提供了不少教育资源。江心园区五墩村关工委副主任林庆龙,2013年腾出自家40平方米的住房,用他多年收集的几百张照片和资料,建起了集革命伟人篇、革命烈士篇、中共党史篇、党的十八大篇、友好国家篇、幸福一家篇等6个栏目的江心洲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该“基地”不仅为校外辅导所用,本地学校也利用该基地举行入队、入团仪式和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辛丰镇石城村“五老”辅导员王仪凤老人,收藏了许多60年代雷锋事迹连环画和抗日根据地的钱、票,每年3月份,王仪凤都和本地4所中小学及外镇学校联手举行巡展,对学生进行雷锋精神的教育。这些硬件资源的共享共用,不仅充分发挥了教育资源的作用,同时也加深了校站之间融合与合作的感情。

三、多样化发展,凸显校站结合的创新性

多样化发展,创新性校站结合,是我区的又一特点。一是共建向外地延伸。上党镇其一村中心校外辅导站除了与驻镇3所高校和本地两所中小学共建外,还与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高校,以及团中央、省、市青联、市妇联、市致公党近10家单位联手共建。二是向社会组织发展。世业镇关工委除了与驻镇两所高校和世业实验学校联系外,还与镇江市12349为民服务中心、镇江市仁爱社会事务中心、镇江市雷锋车队、京口区交警和缉毒大队、市文广集团宣传部、江苏省镇江市青少年实验教育基地教育部等近10多家单位联手共建。世业镇两年多来与多方合作共建的实践,不仅促进了世业镇校外辅导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大大扩大了校外辅导站的知名度。三是不拘一格扩展。上党镇、谷阳镇、江心园区、辛丰镇、宜城街道等多个镇、村辅导站与镇江市部分中、小学校开展“城乡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高桥镇、辛丰镇、荣炳园区、宝堰镇的一些辅导站与本地的企业结对;世业镇辅导总站还与新疆、台湾等地的学校联手开展活动。去年暑假,新疆伊犁市中心小学的40名学生与世业镇70多名学生开展了为期3天的“手拉手,圈圈舞”民族大团结活动;今年暑假与台湾新北市的44名小朋友开展了为期4天的“友谊一家亲”活动,活动结束时,孩子们相互交换礼物,相约明年再见。校站结合多样化、创新性发展,使校外辅导活动新颖活泼、精彩纷呈,极大地增强了辅导站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四、优质化提升,呈现校站结合的实效性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校站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呈现出“三个优化”。一是壮大了校外辅导队伍,辅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优化。校站结合后,校外辅导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区各镇、村辅导站“五老”辅导员有800多人,兼职辅导员有300多人,各种志愿者辅导员有1000多人。兼职辅导员和志愿者辅导员的加入,使校外辅导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创新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镇江市12349为民服务中心连续两年赴世业镇开展为期40天的暑期校外辅导活动,他们整合了教师、大学生、交警、缉毒警、社会妈妈、书法名家、足球教练等100多名志愿者加入到校外辅导队伍,这些志愿者不仅有专业知识、有辅导能力,而且有热情、有爱心,有的自费吃住在世业洲,陪伴孩子度过愉快的暑假。二是满足了孩子的成长需求,教育内容得到优化。校外辅导站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需要人生坐标的引导、理想信念的开导、心理健康的疏导、生理生活的指导,文化知识的辅导。新老辅导员根据本地的教育资源和民情风俗,精心设计和开展了许多贴近青少年实际和需求的辅导活动。宜城的亲情关爱、上党的红色教育、高资的少年军校和戏曲培训,江心的果木、蔬菜的实践体验,荣炳的助学育人、谷阳的励志教育、宜城的走访先进模范人物、高桥的爱国爱家乡教育等等,都是从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而确定的教育内容,并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辅导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宝堰镇鲁溪村中心辅导站有个五年级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不吃奶奶做的饭,也不吃学校食堂的饭,专吃街上的烧烤、油炸之类的食物,12岁孩子的体重达160多斤,爷爷奶奶很着急。辅导站和学校老师经过商量,请村医务室人员和学校保健医生和他谈心,讲健康知识,讲长期吃烧烤食品的危害,经过多次努力后,他终于改掉了坏习惯。辅导站又请了志愿者每天陪他跑步,一年多后,他的体重降到了110斤,爷爷奶奶非常高兴。针对城里各种补习班盛行的情况,为了不让乡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辅导站组织“五老”和在职教师以及有专长的社会志愿者,办起了各类义务辅导班。世业镇卫星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学业辅导班,高资正东村的器乐和乒乓球培训班,荣炳胜利村的跆拳道培训班,辛丰镇辛丰村的书法、绘画、钢琴、电子琴等培训班。这些就近就便的公益性辅导活动,切实解决了农村孩子因路途、学费贵而可望不可及的需求。三是强化了活动的科学性,教育效果得到优化。校站结合中,各地都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校站共同商讨,科学设计活动方案,共同组织实施。2016年,上党镇其一村辅导站发现少数孩子乱扔东西、乱涂乱画、踩踏绿化等不文明行为,就与学校商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专、兼职辅导员共同谋划,开展了“美丽家乡,我加油”系列教育活动。在职教师把本村美丽山水的景色录成视频,同时又将卫生死角、损坏的绿化进行录像,组织孩子们观看。看完视频后,让孩子们讨论“不文明的危害有哪些?”、“我们有不文明行为吗?”,并组织了“保护美丽家乡,文明在行动”的实践活动。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热情和践行文明的积极性。教育活动开展后,孩子们再也没有出现乱扔东西、损害绿化的现象,不少孩子还动员父母不要焚烧秸秆,不要燃放烟花鞭炮。

我区校站结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我们“关工人”继续不懈地探索和努力。我们决心借这次研训班的东风,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学习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提高我区校站结合的水平。

 

 

 

资源整合稳固阵地  活动衔接丰富内涵

丹阳市关工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多种课外及校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校外教育辅导站是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平台,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丹阳市关工委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本着“校站结合”的思路,积极探索“资源整合稳阵地,制度建设强功能”的实践路径,实现了校外教育辅导站“稳阵地、提质量、优服务、强功能、创特色”的发展目标。

一、资源整合稳固阵地

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教书育人,都是培养教育祖国的下一代。所不同的只有校外校内时间和空间的区别,校站结合则给出了处理好这一区别的良策,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校外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衔接和补充。

场地资源实现整合,提升场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第一种方法是利用闲置校舍,建立校外教育辅导站。我市开发区毛家社区辅导站利用了原大泊中小学并入丹阳市实验学校之后闲置的原大泊中学校舍。这里位于毛家社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教室活动面积充裕,便于环境布置和开展活动。辅导站几乎不用额外投入,就可以直接使用。一些村级辅导站则利用原村小撤并之后闲置的教室,设立村级辅导站。丹阳市司徒镇屯甸村下邳马甲村、丹阳市延陵镇北岗村等村级辅导站就是采用这种模式。第二种是与乡镇(区)成人教育中心校合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资源共享。练湖和延陵校外辅导总站一是利用原来有的练湖成教中心的校舍,一是利用新建设的镇成教中心文化中心的房屋设施及资源。对于我市的这种花钱少、资源利用率高的做法,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艳来我市调研时给予了充分肯定。第三是教学活动资源整合,充分利用。课桌板凳、图书资料、电脑展板一是实现分流,学校更新换代的优先考虑校外教育辅导站,二是实现共用,只要校外教育辅导站需要,学校都给予支持。

人才资源实现整合,提升人才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具有事业心、责任心、教育管理和教学能力的领导与教师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宝贵资源。在这一方面,学校最具资源条件。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整合人才资源。第一,从学校退居二线的校长和副校长中选拔校外辅导站的站长和副站长。这些人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丰富,具有活动影响力,工作交给他们放心、称心。第二、从学校和教育局聘请学术型、研究型、专家型的名师、名家担任校外教育专家团顾问,举行仪式,颁发聘书,组成近十人的专家智囊团,就校外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进行专题性研究,以提高我市校外教育工作的水平。第三、从学校退休的老教师中选择爱学生、爱公益、有专长的教师担任校外辅导员,指导学生学习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进行艺术育人。这方面,我市无论是校外辅导总站还是村级辅导站都有可圈可点的教师和经验成果。

二、活动衔接丰富内涵

活动衔接是校站结合的最有力的手段。我们结合上级关工委布置的主题教育活动,与教育行政部门和结对学校一起,按照思想早发动、主题早明确、方案早定型、成果早展示的要求,通过活动达到主题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的要求,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让青少年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深受教育。

辅导总站走进学校送活动送慰问。我们组织和发动基层关工委、“五老”及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来,先后开展了“助学圆梦”、“蓓蕾行动”、“合力监护、相伴成长”等系列活动。帮扶行动立足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除了给予贫困、留守儿童物质上的资助外,更注重精神关爱、品格塑造。我们在茅山老区学校延陵学校指导创建“蒲公英之家”关爱项目,专门召开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会议,部署这项工作。“六一”前夕,我们联合延陵镇关工委和民企关工委等相关领导专程赴延陵、行宫看望了“蒲公英之家”的留守儿童,给他们送去了1.8万元的学习用品。在暑期“七彩夏日”活动中,我们又与省《关心下一代周报》联合举办了“小橘灯之旅”与“蓓蕾行动”启动仪式,组织20名留守儿童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观看了爱国主义电影,并与20名“关爱团”成员结对,进行长期帮扶活动。秋季开学前,“关爱团成员”又分别去学校和家庭给这些留守儿童送去了价值3万多元的现金和学习、生活用品。我们联合访仙、司徒、丹北、云阳等基层关工委开展了“合力监护、相伴成长”活动,通过排查摸底建立一人一档“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定期进行走访监护,实行留守儿童动态管理,先后开展“让留守成为一种锻炼”、“我们是家里的小主人”、“做最棒的我”、“保护自己、关爱他人”等主题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学业辅导、困难救助等多形式的人文关爱,从学习、生活、情感上多方面帮扶,关心他们的成长、生活,促进留守儿童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主题活动常年坚持进学校,形成工作品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青少年德育教育,宣讲主线一直不变,围绕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改革,谈变化,讲成就,树信心,畅想未来。主题年年有新意,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范围从国家、全省到丹阳、家庭的变化,既有大范围,也有小范围,既有全面性,也有条线性,开展巨变系列教育活动。其中,丹阳市老园丁宣讲团已经是丹阳市校外教育的响亮品牌。丹阳市“老园丁”宣讲团成员的足迹遍及全市66所中小学(最多时77所),共举行宣讲563场,受教育对象29万多人次,有力地配合了改革开放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五好小公民”读书活动的演讲、征文、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打下坚实基础。“老园丁”们严谨、求实、勤奋、奉献的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宣讲团先后3次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吴纫兰、林起熊、向德坚、纪森、吕同德等5人荣获省级先进个人,张彩凤等7人受县(市)、市级表彰。“老园丁宣讲团”成为丹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是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工作品牌。

区域内活动校站联动,打造活动特色。突出特色活动育人的功能,是办好校外辅导站的重点工作之一。开发区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校外辅导站辅导员资源能力的实际,大力推进校站结合活动。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组建以“五老”人员为主体的辅导员队伍。全区各学校关工委从退休教师队伍中挑选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一定教育专业能力、特别是身怀绝技的老教师担任辅导员。书画功底扎实的丹阳市实验学校老教师王良弼、荆林学校的老教师李金二、诗词功底扎实的新区实验小学老教师张志良等在辅导员队伍中发挥了排头兵和主力军的作用。二是选派在职教师加盟辅导员队伍。根据校外教育辅导站辅导活动的实际需要,全区每个学校选派1-2名具有某个方面专长的在职教师充实辅导员队伍,补齐了退休教师专业能力的短板,丰富了辅导活动的内容,特别是解决了校外教育辅导站电脑教师普遍短缺的问题。

在辅导教师力量充足的前提下各辅导站着力实施了个性化的特色活动辅导。开发区荆林、贺巷、普善校外辅导站以写字、写作为特色,华甸、双庙、其林、建山和晓星校外辅导站以戏曲、乐器为特色,毛家、高楼、锦湖校外辅导站以书画为特色,胡桥校外辅导站以马相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为特色,建山校外教育辅导站以诗词文化为特色,前艾校外辅导站以服饰文化为特色。目前,全区所有的校外辅导站都做到了站站有特色、特色育特产,使未成年人的兴趣特长较好地得到了拓展。原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考察该区建山校外辅导站时,了解了该地校站共建校外教育阵地的情况之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新形势下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是关工委工作的重中之重,涉及硬件达标、软件合格、队伍齐全、师资优秀、活动正常、成果明显等要素。“五有五好”,“设施新、功能全、内涵广、活动优”是上级对我们校外教育工作的要求。如何使总站和基层分站在工作的常态化运行中,向优秀站和示范站的目标迈进?我们将坚持校站结合大方向,不断巩固、充实、完善校站结合工作。在此基础上,发挥民企关工委的作用,构建“校企站三结合”的校外辅导站结构新模式,以学校负责师资的配备和活动项目的设计,企业负责硬件建设和辅导活动必要的经费支持,村、社区关工委负责校外辅导的组织、实施、管理,协调“三驾马车”优化组合,形成强大合力。我们将以“积极、创新、稳健、优强、特色、带动、实效、安全”的十六字方针,大力开展“强内涵、创特色、提质量”的校外教育特色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我市校外教育辅导站内涵,打造我市校外教育的特色品牌。

 

 

 

立足“校站结合”之路

打造辅导站内涵建设新优势

句容市关工委

 

近年来,句容市关工委在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有多所中心辅导站被省关工委表彰为优秀辅导站,有省级示范辅导站1所,镇江市级示范辅导站2所,句容市级示范辅导站38所;辅导站建设的经验在全省范围内交流,在《薪火》杂志上刊登;市关工委被省关工委表彰为辅导站建设先进集体。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健全机制,典型引路,打造特色,立足“校站结合”之路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校站结合”能促进辅导站建设丰富内涵、办出特色、增强吸引力,是提高办站质量、优化育人功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以机制为保障,促进校站结合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校站结合”的有关机制,能使辅导站内涵建设变得有章可循,井然有序,能保证这项工作的常态长效运行,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着重探索建立了以下几个机制:

1. 激励机制。就校站结合工作,继省关工委〔201333号文件之后,市关工委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句关〔20141号文件,提出对省关工委“关于推进‘校站结合’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水平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意见;为使辅导站建设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2016年、2017年又先后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句关工委〔201614号、〔201723号文件,从多个方面对“校站结合”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与激励措施,每年对“校站结合”做得好的学校、中心辅导站、校长、在职教师,以市关工委的名义召开会议、发文表彰;对进辅导站的在职教师,给予适当的经济报酬,在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

2. 会议机制。一是工作例会。市关工委与市教育局关工委每年定期召开两次会议,年初会议主题主要是提出本年度“校站结合”工作的设想、意见;年底,对“校站结合”工作进行总结、表彰。二是市关工委与市教育局关工委每年在6月份联合召开一次规模较大的座谈会,请“校站结合”双方介绍“校站结合”工作以及工作中的困惑等。三是推进会。市关工委与市教育局就“校站结合”工作内容,每年确定在一所中心辅导站召开一次“校站结合”现场推进会。

3. 调研机制。为总结“校站结合”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市关工委与市教育局关工委经常深入到“校站结合”的辅导站开展调研工作。市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华先后到宝华、下蜀、后白、天王等镇实地调研35所辅导站。今年8月市教育局局长高宏斌带领“一班人”深入到后白镇长里岗村中心辅导站调研,对校站结合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运用“校站结合”这种形式,既能提高辅导站的活动质量,又能增强市民与教育的联系,教育部门应该大力支持。

4. 培训机制。校外教育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尤其是“校站结合”以后,校站双方各自的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双方要历经磨合,形成合力。为此,市关工委适时组织了相关培训。一是集中全市中心辅导站站长培训;二是赴各乡镇巡回培训;三是以会代训,现场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校站双方的职责进一步明确,“站校结合”的效果更加明显。

二、以典型为引导,带动校站结合工作全面开展

“校站结合”工作面广量大,系统复杂。如何积极稳妥地推广这项工作在全市辅导站面上的开展?我们重点采取典型引路、以点推面的方法。市关工委根据各乡镇的具体情况,先后培植了白兔镇茅庄村辅导站、边城镇衣庄村辅导站、郭庄镇郭庄村辅导站等典型,举行挂牌仪式,分别召开现场推进会,介绍他们的成功做法。二圣中心小学与后白镇长里岗村校外辅导站站校挂钩落实,在职教师辅导员落实,辅导科目落实,辅导内容落实,活动安全措施落实。今年10月中旬,我们在后白镇召开现场会,参会对象为教育局主要领导,各镇分管副书记、组织委员,全市初中、小学校长、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辅导总站站长,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计有150人参会,组织部长蒋建中出席并讲话。会议总结交流了“校站结合”工作经验,布置新时代“校站结合”任务,以推动“校站结合”工作深入开展。目前,全市有130所辅导站真正与学校结合,结合率达到74%

为了顺应形势的发展,对全镇各分站点进行全面规划、精心指导、有效管理和热忱服务,2016年我们确立了天王镇为辅导总站建设试点单位。经过与市教育局、镇社区教育中心多次沟通,当年年底召开了全市校外教育辅导总站成立推进会,会上,市关工委与教育局联合下发文件。到2017年全市12个镇级关工委在社区教育中心全部成立了辅导总站。辅导总站地址设在社区教育中心,利用社区教育中心的师资力量和部分办学资源,它们正在各自的区域发挥着“五统一”作用。辅导总站的全部建立,标志着“校站结合”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三、以项目活动为抓手,校站联手开展活动结硕果

校外教育辅导站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学生,从而更好地留住他们。学校加盟辅导站,在职教师走进辅导站,为辅导站打造特色项目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几年来,我们紧密“站校结合”,充分挖掘本地的教育资源,以项目活动为抓手,校站联手开展活动,使辅导站活动提高了质量,结出了硕果。

郭庄中心小学与郭庄村中心辅导站结合后,于2016年开展了“善用视频连线,加强亲情联系”特色项目活动,获省关工委三等奖。省农林学院、白兔中心校与白兔茅庄村辅导站结合后,于2016年开展了“农村娃,感恩党”特色项目活动,获省关工委文字类一等奖;2017年的“亚夫精神,伴我成长”特色项目活动又获省关工委特等奖。市实验小学与边城镇衣庄村辅导站结合后,于2017年,开展了“继承先烈精神,放飞红色理想”特色项目活动,获省关工委二等奖。茅山中心校与茅山村辅导站结合后,于2018年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军精神”特色项目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主题选择新,解说质量高,画面效果好,荣获省关工委评比特等奖。春城实验学校与茅山镇长城村辅导站结合后,于2018年开展了“挖掘村俗话传承,剪纸特色入村站”特色项目活动,活动质量高,活动效果好,视频制作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获省关工委评比二等奖。

今年,相继开展的衣庄村与实小结合后的“七彩”假日,茅庄村与农林学院结合后的“茅庄草莓别样红”,长里岗村与二圣中心校结合后的“茶文化”,九华村与黄梅中心校结合后的“家风”濡染教育等特色项目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特色项目活动的打造,完成了由过去辅导站偏重学业辅导到今天的注重综合素质提高的深层蜕变。

目前,我市“校站结合”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将进一步抓好“校站结合”的探索实践工作,继续对“校站结合”进行一些专题性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一些更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为“校站结合”取得丰硕成果奠定工作基础。我们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门有力配合下,在中小学的积极参与下,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校站结合”工作一定会“机制更健全、管理更成熟、队伍更优化、作用更发挥。”

 

 

发挥优势  强化措施

推进校站结合  努力提升辅导站活动质量

京口区关工委

 

2014年以来,京口区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工委与教育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校站结合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水平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强化措施,着力推进校站结合,在努力提高校外辅导站活动水平与质量上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建立校站结合联动机制

2013年,省、市下发关于推进校站结合的文件后,京口区关工委及时组织各街道、园区和区教育部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和具体的规定要求。经过学习讨论,大家认识到: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多种课外和校外活动,有利于对青少年实施全方位教育;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聚集和综合利用;有利于学校开门办学,增强与社区和群众的联系,促进中小学教师更多地了解社会。更为重要的是,推进校站结合是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力举措。在充分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京口区关工委与京口区教育局于2014127日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校站结合联办共建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实施意见。在充分认识推进校站结合联办共建校外教育辅导站的重要意义、有序推进扎实稳妥地把校站共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明确职责建立在职教师参与校外辅导站工作的考核保障机制、增强责任意识建立“校站结合”的长效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各街道、园区和教育部门关工委依据文件深入社区(村)和中小学进行广泛宣传,调查摸底,研究制定落实方案。20144月初,京口区17所中、小学共选派思想素质好、热心校外教育、有精力、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38名校领导和59名在职教师,担任63家社区(村)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副站长和校外教育辅导员,建立了校站结合的组织架构,实现了应建共建全覆盖,并且进行了相互对接,建立了校站共建的工作制度。许多兼任辅导员的在职教师表示:将在节假日和寒暑假主动与社区校外辅导站联系,多为孩子们设计策划丰富多彩的励志益智类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知识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把校站结合工作落到实处,京口区关工委与京口区教育局关工委,谏壁街道关工委与镇江市第十中学、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健康路街道桃花坞社区校外辅导站与镇江市桃花坞小学、四牌楼街道江一社区校外辅导站与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等校站共建单位建立了联系交流、活动共商、资源共享、沟通协调、总结表彰等制度,确保校站结合联办共建既有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又有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和共享教育资源

在推进校站结合工作中,如何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和共享教育资源是校站结合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就优势而言,学校有教育经验,有场地和较多的活动设施,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社区校外辅导站有“五老”、专兼职辅导员和家长优势,节假日、寒暑假中小学生回归家庭,校外辅导站有组织活动的管属优势。两种优势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校站共建形成合力,校外辅导站就会形成并产生新的动力与活力。象山街道孟诚社区校外辅导站与共建单位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大禹山分校利用校园场地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由社区“五老”为孩子们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向孩子们传递红色基因,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与决心。他们还组织青少年开展课间操比赛,增强青少年的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和荣誉观念。江一社区校外辅导站与共建单位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共同组织青少年开展“传红色基因、共话新时代、放飞青春梦”主题教育活动,青少年在镇江烈士陵园参观了革命烈士事迹展,聆听了烈士生平介绍和为国捐躯的英勇壮举,观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祖国建设和人民生活发展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深切感悟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强国富民的深刻道理。近4年来,健康路街道桃花坞社区校外辅导站与共建单位镇江市桃花坞小学关工委,每年初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上年校站共建工作,研究当年校站结合开展青少年教育的思路,做到校站结合工作全年有计划、活动有安排、成效有目标。近年来,桃花坞社区校外辅导站与桃花坞小学频频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和社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大力组织“五老”、社会志愿者和在职教师先后开展了“喜迎十九大”书画展,走访抗日老英雄,“童心向党”等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演讲,为贫困儿童家庭和孤老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校站双方相互支持,配合默契,进一步密切了校站关系。在开展主题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公益爱心、文化科技、安全卫生等青少年活动时,校站携手合力、兼容并蓄、相得益彰,受到青少年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近4年来,桃花坞社区校外辅导站与桃花坞小学通过校站结合开展的青少年活动有200余场,多次被江苏少年网、阳光少年网和《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

三、强化措施,联手推进校外辅导站建设

在推进校站结合、联办共建活动中,京口区各街道、园区和中小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商,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民洲临港产业园新红旗社区校外辅导站兼职辅导员、镇江市第十中学在职教师陶明义利用寒暑假积极参与辅导站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并组织青少年利用电子阅览室学习电脑上网知识,制作电子贺卡和进行汉字输入竞赛、网上搜索革命先辈的英勇故事等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谏壁中心小学心理教师吕二妹经常深入谏壁街道西街、月湖、雩山等社区校外辅导站为青少年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消除青少年的心理困惑,缓解青少年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桃花坞小学在职教师唐敏经常与共建单位健康路街道桃花坞社区校外辅导站共同商讨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在假期亲自前往辅导站带领青少年上门慰问贫困学生家庭,主动帮助孩子们补习功课。她还组织40名学生前往桃花坞社区,在60米墙面上手工绘制了30余幅涉及文明、和谐、生活常识等宣传墙画,既美化了小区环境,培养了青少年绘画创作能力,又从中接受了公益道德和文明美德的教育。在谏壁街道关工委的支持帮助下,谏壁街道西街、雩北、东街等社区校外辅导站积极帮助镇江市第十中学和谏壁中心小学的贫困学生与江苏正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结对帮扶对象,并形成“正凯育秀”的助学品牌。近年来,该公司资助两所学校的贫困学生116人次,资助金额达15.58万余元,为贫困学生解除了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也为深入推进校站结合、联办共建探索出了创新之路。

 

 

坚持校站结合  提升办站质效

扬中市三茅街道关工委

 

三茅街道地处城区,地域面积77.26平方公里,辖16个村14个社区,总人口14.3万人,其中未成年人2.5万人。近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坚持走“校站结合”之路,全街道各村(社区)中心辅导站逐步走出困境,越办越好,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尝试校站联手,突破办站瓶颈

我街道村级校外教育辅导站初创于2007年,当年全街道共6个校外辅导站,由于地处城区,大街小巷各类校外教育机构以及晚托班比比皆是,而且多数生源满满,对我们的校外辅导站形成了直接的冲击。加上辅导站都是“五老”辅导,力量薄弱,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不够丰富,难以满足青少年的多元需求,家长不够理解,学生们不愿来,尽管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辅导站还是运转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组织关工委一班人认真学习上级关工委关于办好辅导站的文件和先进地区的办站经验,并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萌生了请求学校支持的想法。2010年,中桥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炳荣同志主动与邻近的第二实验小学领导联系,提出了与学校联手办校外辅导站的问题,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并很快就商量制定了当年暑期校外教育辅导站活动计划,使辅导站的生源、教师、教室、活动场地等得到落实。由于学校派出在职的骨干老师参加辅导,活动质量得到了保障,家长学生都很欢迎,从而使接受辅导的学生从2009年的20多人增加到50多人。2011年,街道关工委在中桥社区召开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现场会,中桥社区、二实小分别作了站校联手的经验介绍,市、街道和教育关工委的领导分别讲话,提出了校站联手、办好辅导站的要求,部分村和社区进行了表态发言。自此,不少村(社区)先后走进学校,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得到了扭转,办好校外教育辅导站的瓶颈被突破。

20138月,省关工委与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推进“校站结合”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水平的意见》,2014年市关工委、教育局〔201426号文件《关于推进校站结合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水平的实施意见》下发以后,我们认真组织了学习,并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推进“站校结合”,利用城区学校多、教育资源充足的有利条件,在原有三个联办站(中桥、丰裕、兴阳)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向面上推广。今年暑期,校站结合的辅导站已发展到19个,学生1064人,在职教师兼任辅导员的169人。在结合对象上,除了坚持就近就便原则,一站结一校和一校结多站外,还出现了从提升质量的实际需要出发而实行一站结多校的可喜现象。同心社区辅导站外来工子女相对集中,他们除结对同心小学争取一般性文化辅导外,又结对社会志愿者组织,运用“希望来吧”这个平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还结对扬中中专,接受大专班学生志愿者的电脑学习辅导。另外,有的辅导站则打破学校界限,把常住本村(社区)而不在同一学校的教师请到站里来,充实辅导力量,就近就便,知根知底,这也不失为一种卓有成效的结合模式。

二、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站校融合

省市关工委和教育主管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校站结合”的文件,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近年来我们围绕“组织机构、辅导队伍、活动开展”三个重要方面坚持创新发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使站校结合更加紧密,我们的做法是:

组织联体。社区(村)与学校联合办站,在组织领导层面社区与学校相结合,形成“关工委主办,学校协同”的站校共建的组织领导机制,由社区(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任站长,学校分管领导任副站长。学校少先队员总辅导员或德育处主任,退休教师、在职教师代表作为辅导站领导机构成员,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确定辅导站活动计划,明确活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通报活动信息。

师资联合。办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关键。我们积极争取学校的优秀教师到站辅导,与“五老”联合办站。现在已经与学校建立结合联动关系的辅导站,一般均有2-4位相对稳定的在职教师到站工作,同时根据实际活动的需要,还可向结对学校争取相应辅导教师的支持。这样就基本保证了辅导站主要活动的辅导力量,能做到在职教师与“五老”结对联动。为了加强对辅导队伍的管理、调动在职教师到站工作的积极性,相关社区(村)对兼职教师情况、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学校,对表现突出的,则直接提名作为关工委系统年终表彰奖励的对象。此外,自2014年起,街道关工委还统筹协调,成立了优秀“五老”和骨干教师参加的巡回辅导讲师团。每年集中备课,研讨教案10余次,应邀到站讲课120课时。这样做,一方面缓解了相对偏远村的辅导力量不足,兼职教师到站辅导不便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从街道层面推进了校站结合中的“师资联合”。

活动联手。多种形式和内容的辅导活动是校外辅导站的主体工作。我们坚持校站结合很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活动联手。首先是活动前的联手:共商活动计划,共谋活动方案。活动的谋划是在职教师的强项。近年来,我们特别强调,辅导活动方案的制定必须要有学校教师参加。其次是活动中联手,即按照计划、方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协调运作。今年暑期,港联社区组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就较好地体现了这种联手。暑期前一个月,辅导站站长就到外国语小学与校长及辅导员老师共同商定活动方案,并将任务逐一明确到人。活动开始,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社区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唐庆作“港联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专题讲座,“五老”和辅导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省扬高中、奥体中心、菲尔斯金陵大酒店、浩云湾高层住宅区,感受家乡的巨变。为了使学生对40年前有个直观认识,他们又把学生带到社区未拆迁改造的原十一组全长100米左右的老街进行参观。看到破旧的土墙陋屋、老式的大锅土灶台和狭窄的烂泥路、弯曲污秽的小河等等,同学们说,“走了100米,跨越40年”。通过对比,大家进一步感受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人间奇迹。辅导教师还指导并组织他们分小组,围绕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这一主题,调查、走访自己的爷爷奶奶和“五老”,结合参观活动撰写体会文章,最后在辅导教师的主持下,进行征文评比和演讲比赛,整个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三、发挥校站优势,提升活动质效

校站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把辅导站办好办优,确保其活动质量是广大干群和家长们所欢迎的。在今年的暑期校外教育辅导站活动中,丰裕社区和丰裕中心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把辅导站办成了具有创新特色,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很受家长学生欢迎的辅导站。进入6月,社区关工委与学校关工委沟通落实生源,并填好报名表,发放暑期告家长书,根据辅导站和学校共同制定的活动计划安排表,落实学校在职教师参加辅导站名单。今年到辅导站参加活动的学生有80余人,学校在职老师有6人到辅导站组织活动,活动内容有专题讲座、参观访问,有征文演讲、手工制作等。老校长戴祖凤为学生上法律法规及交通安全知识课,在职教师印洁、方义和、孙俊娥、浦学贤分别为学生上主题教育课、社会实践课和文化知识课。退休教师朱纪根为学生讲丰小40年的巨变,在职教师杨荣芳指导学生剪纸。剪纸是丰裕中心校闻名全国的特色教学项目,该校的学生曾给丹麦女王献艺,受到彭丽媛同志的高度赞扬。今年暑期,辅导站联手学校,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放飞青春梦”主题,举办了“我心目中的大英雄”专题活动。“五老”、在职教师紧密配合,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基地——渡江文化园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风采馆,在引导学生上网搜寻不同时代英雄的名字和事迹,确立各自心中的大英雄,然后由杨老师主持,学生讲述心目中大英雄的事迹;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自用自己的双手剪出英雄人物形象并讲述他们的事迹。大家争先恐后,从神态和语言看得出,他们一个个被英雄深深地感染了。最后一个环节是放飞青春梦想,用剪纸形式表现自己的梦想。“科学家”“飞行员”“人民教师”“工程师”“大国工匠”……这一特色活动,受到市关工委的好评,并报经镇江市关工委认可,制作成活动视频,上报省关工委参评,荣获一等奖。

 

 

校站结合搭平台  爱心辅教结硕果

润州区迎江路中心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

 

迎江路中心社区校外辅导站建立于2000年初。2002年,在省、市两级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原二中退休教师关塽倡议下,由《京江晚报》牵线搭桥,在市关工委主任宋亚欣的积极推动下,“退而不休”的老园丁发挥余热,延续着三尺讲台上的敬业精神,与镇江市崇实女中结对共建,创办了“义务校外辅导站”。“辅导站”的初衷是为贫困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免费课外学业辅导。这一行动受到广大有需求的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也得到各方面的赞赏。10多年来先后有20余位老师参加“辅导站”教学工作。

一、积极搭建爱心辅导平台

在校址安排上,校外辅导站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媒体也做了报道,校址很快得到落实,虽几次因故搬迁,但不论在哪里都有整齐的课桌椅,敞亮的教室。崇实女中关工委副主任胡杏孙、高际和刘茂云老师常到辅导站来看望师生,协助解决办学中的各种困难,并亲自辅导学生。10多年来,辅导站老师和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在街道党委和关工委的关心支持下,辅导站成效显著,广受好评。

义务辅教师资来源主要为退休教师及周边在职教师志愿者。10多年来,从开始只有6位教师到现在拥有20多位教师参与辅导活动,其中大部分是退休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深厚。崇实女中、市六中、中华路小学的部分在职教师也以团队名义加入到爱心辅教队伍。在职教师都是志愿者,他们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到辅导站为有需要的学生答疑解惑。学生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通过社区居委会摸排找出贫困家庭需要帮助的孩子;二是走访学校找到有困难的学生;三是通过口碑相传互相介绍来的学生。据统计,10多年来接受辅导的学生超过9000人次,辅导的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科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语文等。

辅导站在积极搭建义务辅教平台的同时,经常组织进站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参加七彩假日模拟法庭“接受法治教育”,走进街区寻历史文化等一系列特色活动。这些活动提高了进站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爱心辅教活动结出累累硕果

首先,表现在受教学生思想觉悟有提高。曾接受过辅导的学生们的种种感悟和行动,使“老园丁”们由衷的欣慰。王莹同学在日记上写道:“我深知,只有自己不断进步,才是对老师无私付出的最好回报,我真诚地感谢郭老师给我的帮助,让我顺利地进入大学学习。她不仅传授给我知识,更让我领悟到她那无私奉献的师德。”江西籍贫困生巴素癸写信来说:“老师们用最博大的爱融化了我冰冷的心,使我不再孤单,不再自卑。”辅导站送走的学生中有的已就业,有的读大学、读研,但他们忘不了曾经帮助过他们的辅导站和辅导教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之中有的利用节假日来到社区辅导站,当起了志愿者辅导学生,王莹、林芝、朱晓雯都是其中之一。这种“反哺”现象不仅扩展了师资的来源,更是看出园丁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年轻人。

其次,表现在受教学生成绩有明显的提高。王平义老师辅导的学生效果最明显,魏庆、吴建峰、毛崇远3位同学成绩进步尤为突出。他们英语成绩从原先不及格或中等水平提高到90分以上。家长特地送锦旗到辅导站以表谢意。潘聪慧同学接受王老师辅导3年,英语成绩从原先80分提高到中考时的107分。郭静娟是崇实女中一位年轻教师,她志愿担任生物学科的辅导,她辅导的王莹同学生物成绩提高很快,2006年高考时取得118分好成绩,达到一本档次,顺利进入南京林业大学。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三、大力弘扬爱心辅教精神

参加爱心义务辅导的“老园丁”们把帮助困难学生补课当作事业来干。刘茂云老师是崇实女中关工委副主任,退休后来到辅导站做义务辅教。他辅导生物学科,因为教学内容每年都在更新,题型不断变化,他就经常回学校向同事们学习,收集新的教学资料。关塽老师为了提高辅导实效,坚持到原退休学校跟班听课,了解相关知识点、考试内容等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师们呕心沥血的义务辅导,使一批批学生成绩不断提高。79岁的王平义老师虽年事已高,且患有糖尿病,但仍坚持给学生辅导英语。她说,这么多年来自己体会到帮助一个孩子,就是帮助一个家庭。现在有不少课外补习班高收费,有些困难家庭的孩子上不起,我们来帮这些想学而无法学的孩子,孩子学习好了,家庭也就和谐了,社会也和谐了,能做这样的千秋功业好事,是一件引以为豪的事情。

老园丁们的感人情怀,影响、带动了年轻的在职教师。丹徒区石马中学徐俊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看了报纸报道的校外辅导站的感人事例后主动要求加入。每逢辅导日,无论刮风下雨,他总是早早地来到社区辅导站施教。到了结束时间,只要学生们还有问题,他都会给他们继续讲解,直到学生明白为止。他说:“我做义务辅导四、五年了,趁自己有精力、有能力为贫困学子尽一份爱心。帮助孩子们成才,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校站结合的深度融入和爱心义务辅教团队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及时组织了宣传。2012年《京江晚报》两次报道镇江二中退休教师在社区的爱心义务辅教活动情况。2013年,在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镇江电视台播出了在西津渡社区师生们庆祝教师节爱心辅教的情况。20148月上旬,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联播》中报道了张晶晶同学及家长送感谢信的动人情景。镇江市关工委在我站分别召开了“爱心义务辅教”10周年、15周年座谈会,向全市推广我们的经验。前不久,“爱心义务辅教”特色活动项目视频在省关工委有关评比中获奖。

 

 

 

校站共建  形成合力

高质量打造校外教育辅导总站

镇江新区大路镇校外教育辅导总站

 

镇江市大路镇校外教育辅导总站坐落于“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镇江新区大路镇,成立于20181月,在大路镇党委的直接领导和新区关工委的关心指导下开展工作。大路镇校外教育辅导总站依托大路镇实验学校、大路幼儿园、大路镇老年大学和大路镇社区教育中心等优质教育资源,立足大路实际,深耕地方特色,传承优秀文化,将校外教育辅导总站打造成“青少年的活动之家和温暖之家”。

一、共同构建“校站结合”工作机制

在新区关工委的关心支持下,大路镇校外教育辅导总站依托大路优质的学校载体和资源,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坚持“三个聚焦”,即:聚焦组织体系、聚焦队伍建设、聚焦活动开展,高质量、全方位推进大路镇校外教育辅导总站建设,为促进全镇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成才做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校站资源整合。始终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利用大路镇文化站、大路实验学校、大路幼儿园、社区教育中心、大路镇老年大学等优势资源,定期由大路镇关工委牵头,会同镇团委、总工会、妇联、教文卫体办等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校站结合相关事宜和遇到的困难,实行现场办公,有力地推动了校站结合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校站制度规范。不断健全各项制度,按照建立校外教育辅导总站的方案要求,与学校一起对原有的《工作制度》、《安全制度》等一系列有助于辅导总站规范化运作的相关制度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并制定了《站长职责》、《副站长职责》、《各处室职责》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个岗位分工和职责,并将主要内容挂牌上墙,确保了辅导总站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加强管理体系建设。致力于制度、职责、考核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确保辅导总站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进一步完善评优评先相关制度,聘请大路实验学校、大路幼儿园等单位教师作为辅导总站的兼职辅导员参与总站管理,对进站活动的孩子实施必要激励,好的表彰奖励、差的批评,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活动氛围。

二、共同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大路镇地处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因此,我们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工作,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搭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三级关爱网络。

早在2008年,大路实验学校就专门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关爱帮扶的领导和管理。校外教育辅导总站成立后,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在学校开辟专门场地作为留守儿童的活动之家,“家”中设有文体活动区、免费阅览区,为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提供了条件。“家”内还配备了“爱心雨伞”,开通了“亲情电话”,为孩子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黑板上的“心愿窗”,为孩子们开辟了倾诉烦恼、表达心愿的专栏,而“风采展示”更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小天地。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引导“五老”、大路镇校外教育辅导总站的专(兼)职教师以及志愿者们,通过与留守儿童结对的方式,更加深入地与这些特殊的孩子交流,给予他们帮助。同时,采用集中活动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对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特长培训、文体活动等,为这些留守儿童送去温暖,提供服务。201710月下旬,大路幼儿园大三班徐梓墨小朋友不幸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孩子治疗需花费将近100万元,他的父母虽然竭尽全力但还是杯水车薪,离高额的治疗费相差太多。我们联合学校一起开展了“以爱和生命的名义”的爱心募捐活动,共筹得爱心捐款23万多元。此次爱心募捐活动不仅给徐梓墨小朋友送去温暖和希望,也给儿童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心教育课。

2012年底,大路镇实验学校作为我们辅导总站的成员单位,成立了由德育处和一线班主任、任课老师组成的课题组,申报了市级立项课题《整合社会资源,矫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更深层次地看待和研究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方面的实质性问题和解决的路径。该课题的完成,将更好为做好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共同组织校外教育活动

我们在“校站结合”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活动为主体、以青少年为主角、以温暖为主题、以志愿者为主力,通过常态化开展活动使总站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温暖之家。我们每个月都会联合大路实验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暑假,总站都会组织在校学生开展针对少年儿童的“七彩的夏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2017年,我们开展了“学史立志、崇德向善,看家乡、爱家乡、我为大路通航小镇做贡献” 暨“七彩的夏日”主题教育活动,系列活动共有四个子活动,按照“一听二看三写四讲”的方式开展。分别组织儿童听市委党校教授讲党史、国史、军史;看大路通航小镇规划和镇街景综合整治工程、圌山入口公园、圌山天沐温泉和大路通用机场。同时在圌山主入口公园开展“圌山公益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义务捡垃圾等活动来美化公园环境;围绕“看家乡、爱家乡,我为大路通航小镇做贡献”撰写征文,并安排专业老师评出一、二、三等奖,获奖选手参加演讲比赛。现在,大路镇这一主题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品牌特色活动,2018年的主题教育活动也正在按照“传红色基因、共话新时代、放飞青春梦”之“学·践·摄·展” 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也圆满成功,得到了全镇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同时,我们与学校一起教育孩子从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作为重点,引导儿童学会感恩,学会彼此理解、包容与分享,学会礼貌待人,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为孩子成功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联合举办相关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歌声、舞蹈把自己对妈妈的爱大声说出来,并亲手制作手工花、小钱包、节日贺卡等送给妈妈表达感谢之情,最后还给孩子们布置了特殊的家庭作业——帮妈妈洗脚、倒茶、捶背等,让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爱。在学雷锋纪念日,组织开展学雷锋爱心义卖活动,教师、家长和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些闲置玩具和书本,经过清洗消毒后放在搭建的义卖展台上卖。义卖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纷纷抢购义卖物品,最后共得义卖善款1549.5元,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将这些善款全数捐赠到贫困山区。通过这次爱心义卖活动,使孩子们不仅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保护环境、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本期共印280                 责任编校  俞祖泉  郭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