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7日:在援鄂人员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0-06-17 15:19:54 点击数:2504

在援鄂人员座谈会上的发言

9999999999.png

 

一、扬中市人民医院护士朱玮晔

尊敬的殷书记、张市长,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我叫朱玮晔,是扬中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武汉告急,2月1日下班前,我和同事王玉接到了医院征求是否愿意赴武汉援助的电话。其实早在几天前,我就听说镇江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已经出发了,内心很不平静,一方面盼望他们能早日击退病魔平安归来,一方面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我的潜意识已经替我做好了决定:去武汉!

从接到通知到出发,留给我们只有14个小时。向父母汇报,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剪短头发,整理行装,我知道,医院领导们也同时在为我们紧张准备,满满四个大箱子,塞满了防护服、口罩、手术衣裤、消毒用品,甚至尿不湿、暖宝宝……2月2日,带着扬中人民的重托、带着大家满满的关爱和不舍,我们汇入镇江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迎着寒风,踏着积雪,踏上飞往武汉的飞机。

我们走出异常安静的机场大厅,路上空荡荡,整个城市没了车水马龙的喧闹,十分安静,安静得让人心生紧张。但是,一路上我们不断看到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灯牌,让我们突然有了无限的勇气,觉得我们的背包里装的满满的都是希望,我们来到是座英雄的城市,我们的背后是国家力量,不论何时何地,我们自己一定要有乐观的心态、坚定的态度,我们支援不仅是医疗,还有勇气和信念。

 防护培训非常严格,几十道程序都要熟练地、一丝不苟地完成,通过考核才能上岗。第一次进病区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在清洁区更衣室里,队员们互相帮助,逐层穿上防护服、隔离衣、戴上手套,查缺补漏,确认合格。穿戴完毕后各种不适感逐一涌现:护目镜压迫着鼻梁,疼痛难忍;手套束缚了双手,指尖麻木;口罩阻碍了通气,呼吸困难,隔离衣里回响着沉重的呼吸声……污染区的防护门一扇又一扇,当最后一扇门“啪”的一声从身后关上,我们面对的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战场,躺在病床上的是迫切需要救治的重症患者,身边的是携手并进的战友,而我就是不能退缩的战士!重症监护室里的患者高龄者多,呼吸、循环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病情危重,沟通也很困难。来来回回不停歇的脚步声,此起彼伏的报警声,重重叠叠的呼叫声,还有患者声若蚊蝇的哼哼声,组成重症监护室里的乐章。我们就要在此斩荆披棘,全心全意为患者找出一条活路。四个小时一个班,在快节奏的忙碌中过去得很快,脱去防护服后,感受最真切的是被汗湿透的工作服带来的彻骨冰凉,鼻梁和面颊压痕处的蛰痛久久不能散去,但是能自由呼吸的感觉真好!

2月9日,我们所在医疗队开始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C区八楼的重症病房,短时间内就全面接管所有病人。重症病房里,还是以老年患者居多,治疗、护理任务依然很重,我们更愿意在治疗之余,尽可能用我们的爱温暖他们,呵护他们。有位老奶奶,因为胃部不适,不适应硬米饭,被我发现了,叮嘱厨房送来稀饭、面条,并照顾着她吃下去,老奶奶惊讶到24岁的我,做事还这么周全。三八妇女节那天,正逢一位女患者的生日,我们早早就进病房,为她洗脸、梳头、换上了干净的被套和衣服,和隔着手机的家属一起为她庆祝生日。阿姨抹着眼泪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用心陪伴,让我又有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这里我们收获了人生中最多的感动、感悟、感恩。3月底,中法新城的工作告一段落,我所在的小组负责收尾工作,把病人转送到其他病区。37床叔叔握着我们的手不停说着谢谢;18床阿姨哽咽着希望明年生日我们还能陪她一起过;31床奶奶一直站在电梯口目送着我们离开,说要一直记着防护服里我们的样子。回忆起入院时他们的焦虑无助,再看看他们现在展露笑容,自豪感油然而生,也让我更加体会到这身白衣所承载的责任和担当。

3月30 日,连续作战58 天的我们继续转战武汉市肺科医院,那是武汉疫情的中心,专家云集,是真真正正的硬骨头!12天的时候不长,但是,工作量更大:使用ecmo的患者每一分钟都不敢放松警惕,要一直紧盯着数据波动,认真记录,迅速判断,完成定时的检测工作,同时完成病人的其他护理。即便如此,我们依旧保持“零死亡”记录,并成功脱机两台ECMO。

工作70天的驻留让我们成为坚守时间最长的江苏省援鄂医疗队,尽管护目镜下双眼红肿,防护服里皮肤过敏,还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比我年长的老师们关心我,问我累不累,我都回答:没事,我年轻可以坚持!其实,谁不害怕?谁不累呢?但是我的前方是患者需要的眼神,我的后方是团队温暖的怀抱,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坚持?

春暖花开的四月十二号,我们回来了!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支援武汉的队员,我和队友们在武汉奋斗了七十天。七十个日日夜夜,冬去春来,我们见过武汉的黎明与黑夜,见过武汉的寂静和有序,更有幸在零点的钟声响起时见证武汉的重启。与武汉在一起的七十天,充满着汗水和泪水,更收获满满的感动和爱,它将成为我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记忆,一直珍藏。有人说,只要奔赴便是勇敢,但是我们认为,奔赴不仅仅是勇敢,更是职业的使命,是不忘初心,是医者仁心!感谢武汉,让我成长,让我明白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祝愿武汉,早日崛起,黎明终归会划破黑夜!未来不论在哪,病房就是战场,我们都是勇士!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二、扬中市人民医院医生田英

尊敬的殷书记,张市长,以及在座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

春节,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场疫情,像一块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从2月9号奔赴武汉,到3月17号返程,我在武汉待了38天。到达武汉后,气氛空前紧张,在疫情尚不清楚、风险随时存在的情况下,服从安排“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唯一而且是始终认可的想法。初到武汉时,整个武汉疫情十分严重,虽然我知道最终一定能控制疫情,但对于这场战役需要持续多长时间,当时我们是茫然的。可喜的是,在集全国之力的支援下,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见到了成果,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数万名患者顺利出院!而撑起这种变化的,是一股充满爱与温暖的力量。所有这些,都让我觉得,到达武汉是值得的,投入到一线防疫工作岗位中的毫不犹豫是坦荡的。

“无论是危难时刻还是日常工作中,他们都能用大爱展现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精神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道德品质”,从来没有想到过,这类型的报道会用在自己身上,还会获得大家为之点赞留言,成了最美“逆行者”。全社会给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其实,我始终认为,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尽了一个党员应该尽的义务。

春寒料峭,我们出征;春暖花开,我们凯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援鄂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市委市政府、医院的领导们对我们援鄂队员以及各自家庭的关心与照顾,让我们在前线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也正是有了你们才有了今天载誉而归的我们!在此,我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三、扬中市中医院一病区护士长、团支部书记奚柏剑

尊敬的殷书记、张市长,各位领导: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共产党员, 在2月初新冠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时,我响应医院党支部倡议,加入驰援湖北后备医疗队。2月9日凌晨,医院接到援鄂任务,正在120值班的我看到通知后立即报名,院部也很快同意了我的申请,在此,我要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将这份沉甸甸的使命交到了我的手中。当天,伴随着娄勤俭书记振奋人心的壮行词,我们在禄口机场登机,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征程。

抵达武汉后,我们开始了紧张的培训,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隔离衣,我们相互监督,不断总结,一遍遍查漏补缺,因为这是我们进入方舱医院工作的基础,保护好自己才能真正投入到抗疫之中。我们成立了镇江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我荣幸地当选为宣传委员,我们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激发战疫必胜的勇气和信念。

 2月15号的武汉大雪纷飞、寒风凛冽,一片银装素裹。带着家人、同事的叮咛和祝福,我迎来了首次入舱。6个小时的工作,75位患者,一接班我们便忙碌开了。量体温、测血压、发口服药、完善护理记录单...... 患者的呼唤此起彼伏,我们不停地在舱内穿梭,不敢有丝毫停歇。护目镜内常有雾气遮挡视线,长时间戴口罩、穿防护服使我们胸闷气短,更不能喝水、上厕所,但看到患者们那期盼的眼神,我们就忘却了身体的不适,动力满满。几次进舱后,我已没有了初次的紧张忐忑,逐渐变得得心应手。我们和患者相处和谐,有空时还带领他们练习中医养生操“八段锦”,大家参与度很高,气氛十分融洽。还有很多患者送来鲜花,和我们合影,发来感谢短信、视频,邀请我们以后来武汉做客,使我感动不已,病毒阻隔了人与人的距离,但阻隔不了心与心的靠近。

3月8日是个令人欣喜振奋的好日子,我们负责的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休舱了。25天,我们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570人,其中转出134人,治愈出院436人,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治愈患者“零复发”的目标。

 这次出征武汉,我更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家乡满满的关爱、浓浓的牵挂。市委书记殷敏的视频连线,市卫健委主任周春燕寄来的慰问信,顾宏春院长在得知我奶奶的病情后,立即安排氧气瓶和设备送去家中,并确保氧气后续供应;市政府多个部门、市卫健委、医院领导班子还多次到家中慰问,解除我的后顾之忧;医院同事经常发来微信,关心询问我的工作生活近况,寄来生活物资和家乡美食;孩子们的老师也为我送来祝福,告诉丫头、儿子的学习情况,让我安心工作。他们的关爱使我明白,虽身在他乡但并不孤单!

去时数九寒,归来春意浓。都说我们是最美逆行者,但这段经历给我更多的是成长和收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很荣幸能够奋战在的一线,实现了我学生时代、非典时期就曾许下的心愿,虽然口罩勒伤了我的脸颊,手套和寒冷麻木了我的手指,更有队友晕倒在工作岗位,但我收获了浓浓的战友情姐妹情,得到了专业技能的提升,感恩着社会各界和家乡人民对我的支持与牵挂,我永远忘不了那些患者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忘不了我经手的第一位出院患者与我告别时的幸福时刻,忘不了与队友守望相助、共战病魔的日日夜夜......这些必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带着战疫精神和所学知识继续服务于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谢谢大家!